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專注力」是父母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孩子總是靜不下來、老是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抑或上課不專心、面對功課總愛拖拖拉拉….等問題」是許多父母的隱憂。然而父母在關注這些問題時,務必要先瞭解,什麼是專注力?孩子的專注力發展不但有年齡差異,更具有明顯的個別差異,千萬不要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此外還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利用生活中各種學習刺激,來引導孩子學習,提升孩子的穩定度,找回孩子的專注力。
提到「專注力」並不是單指孩子一定要持續長時間的做某一件事情,或是不專心就是過動的錯誤想法。其實「專心」是孩子先天氣質中,與生俱來的能力,它會因孩子的不同氣質、年齡、學習環境及學習動機、興趣;還有一般的生理因素、生活習慣及教養態度等因素而有不同的專注力表現。因此在審視孩子的專注力是否足夠時,主要是觀察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是否可以不被外來的聲音、影像影響,而能專注於他正在做的事情,這才是審視孩子是否專心的重要標準。
想提昇孩子的專注力,首先要知道學齡前的幼兒原本就較容易分心,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擾,研究指出,幼兒的平均專注時間為12-14分鐘。因此在觀察並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後,可以根據孩子可接受的時間及興趣,提供有助於專注力學習的活動,如:玩積木堆疊、串珠、拼圖、迷宮、連線等遊戲;還可以利用撲克牌玩閃示記憶,另外陪伴孩子下棋也是一種很棒的專注力遊戲。最值得重視的是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習慣。如此一來因應以下的問題,就容易尋找到合適的解決之道:
◎孩子老是靜不下來做好一件事,該怎麼找回專注力?
當發現孩子老是靜不下來做好一件事,無法專心工作或遊戲時,先破除「專注力是要好好地端坐桌前的傳統觀念」,好動並不等於不專心,能動能靜的孩子,有時學習效果反而更好。不妨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開始,不在乎時間長短,而在乎是否貫徹始終。還要合理且適時約束孩子的行為,在給予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之外,可讓孩子多做一些大肌肉運動,消耗體力也有助於孩子靜下來做事的專注力。
◎孩子老是沒有在聽別人說話,該怎麼找回他的專注力?
遇到孩子老是沒有在聽別人說話,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父母不妨多留意,對孩子講話避免總是重複的講,深怕孩子沒聽清楚或沒聽見,無形中養成孩子漫不經心的聽話方式,心想反正待會兒還會再聽一次。所以父母在傳遞訊息時,最好眼睛注視著孩子,確定孩子認真的聆聽,對孩子交待事情只講一遍。另外也可以透過「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聽故事、聽兒歌、聽音樂,然後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內容,培養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孩子上課不專心,該怎麼找回專注力?
談到上課不專心該怎麼辦?學習的過程,知識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穩定持久的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可以先經由觀察及老師的溝通,了解孩子不專心的可能原因,再提供協助的方法。給予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飽足精神,從中學習運用思考和控制行為,在上課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學習,除外也避免讓孩子學習過多。
◎孩子寫功課拖拖拉拉,該怎麼找回專注力?
第一步建議讓孩子有自己專屬的書桌,佈置須要單純、明亮,桌上只放要做的事。再依照可能的影響因素提供協助的方法,如果是手眼協調的能力不好,平時就讓孩子多做一些手眼協調的遊戲:如:搭積木、串珠等;如果是功課太多影響心情,可以依孩子的需求分段寫功課,還可以考量內容的順序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爲容易的功課,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較複雜的功課。
從生活的學習找回孩子的專注力是基本的關鍵。給予充分的營養、規律的生活;尊重孩子的學習節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養成專心做一件事的好習慣;增進孩子對事物的興趣,當孩子專心的完成一件事情時就立刻讚美孩子很專心,相信經過時間的累積,可以把專心做到像吃飯般的自然。還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排除一些易讓孩子分散注意力的障礙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孩子的專注力還是沒有改善,就應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幫助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找回專注力。
文/三民幼稚園教師 游玉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