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儀:還好!我「浪費」時間讀閒書
- 2014-11
- 親子天下雜誌62期
- 作者:陳安儀
圖片來源:陳安儀
許多家長對於體制外學校,最多的疑問就是如何面對升學壓力,陳安儀從自己的經驗說起……
《親子天下》一年11期+《生涯探索,SOS!》+《生涯探索故事集》+《啟蒙人生故事集》=1,490元
九月,我應學校之邀,進入了人文國中擔任「採訪與寫作」的外聘教師。在一次採訪寫作的練習當中,有位剛轉來的學生問我:「安儀老師,你帶著孩子轉到體制外學校就讀,不擔心他們將來少了很多出路、會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嗎?」
帶著孩子從體制內公立國中,轉來人文實驗中小學一年多,我的臉書粉絲團中,最多讀者問我的問題也是:「孩子讀體制外學校,怎麼面對升學、銜接的問題?」
我想,用我自己親身體驗的升學經歷,來回答這一個大家都好奇也不安的問題。
國中念的是台北市明星國中。升國一時,被分到普通班,一年下來,輕輕鬆鬆成績名列前茅。
國二,重新分到前段班,大約仍可維持班上前五名左右。升上國三,痛苦的日子來了,我被分入全校數一數二的「好班」,自此以後,無論怎麼用功,再也沒有進過前五名。
每天花那麼多時間讀教科書,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何況,當我發現再怎麼用功,仍然考不過那些比我聰明很多的同學後,於是,我開始不在乎課業,大量閱讀自己喜愛的書。只有在老師教鞭的威脅之下,勉強維持在中等成績。
這時的我,開始愛上張愛玲、白先勇,每天優遊在保真、琦君、王鼎鈞的筆下,三毛、瓊瑤的愛情魔幻比課本更吸引我。於是功課每況愈下!
高中聯考放榜,在老師眼中應該有實力拚第一志願的我,只上了中山女中。父親的失望不言可喻。
高中對理科沒興趣,差點留級
上了中山女中,沒有人「逼迫念書」,我更是棄課業於不顧,每天只閱讀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我讀《詩經》、《紅樓夢》,李商隱、李後主、毛姆、契訶夫、褚威格、史坦貝克……累了就在課堂上睡覺,醒了就拿出自己的書看。我獨自住在台北,父母沒法管;每天「讀書」,就是不讀教科書,老師也拿我莫可奈何。
就這樣念到高二下學期,慘案發生了:英、數、理、化四科不及格,且有三科低於四十分!眼看勢必「留級」,我的導師馬纓老師將我叫去。
她深深的凝視我半晌,卻一句話也沒有責備我:「陳安儀,我想你是對這些東西沒興趣吧?你看了很多書,作文寫得這麼好,為什麼要讀理組呢?老師每週看你的週記,都非常的感動,常常在教師辦公室傳閱你的週記本!我覺得,你應該轉到文組去啊!」
至今,我都深深感謝著這位影響我一生的恩師。雖然我真的不記得她的生物課上過些什麼內容。但是,是她,看到了我的專長、我的優點;是她,建議我重新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我永遠都記得,我偷蓋父親印章、填了轉組單之後,矮小佝僂的馬老師陪著我,一路拜訪物理、化學、數學老師,鞠躬哈腰的拜託他們給我及格、補考,讓我能夠順利升上高三。
想當然耳,第一年大學聯考成績慘不忍睹,一個學校也填不上。父親震怒,對我發出最後通牒:「想要念中文系,甭想!除非你能考上台大!」
衝著父親這句話,我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雖然我還是不喜歡讀教科書,但是我知道我必須為了爭取「讀書自由」而努力。
我在羅斯福路找了一間小型補習班,租了房子,開始乖乖準備考試。這輩子從沒有這麼認命過,不但把所有心愛的小說束之高閣,每天按照自己的讀書計畫進行之外,還強迫自己,從早到晚不停練習我最討厭的數學。
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我經常一個人在沒有冷氣的教室揮汗如雨 ;上課時一定坐在第一排,盯著老師,深怕遺漏什麼沒聽到。因為不理會補習班的複習進度,所以我在補習班模擬考成績依然殿後,但我自己知道,我正在全力以赴。
一年之後,我的數學從二十一分進步到七十一分,以原始總分全部高標的成績,第一志願考上台大中文系。
還記得,放榜打電話回家時,父親驚訝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為了自己訂定的目標克盡全力。
升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如果你問我:重考這一年很辛苦,你會不會後悔高中三年(甚至包括國三那一年)沒有「好好讀書」?老實告訴你:我一點兒也不後悔!
回溯這輩子的經歷,我反而很「慶幸」我沒有「浪費」整整三年的時光在讀教科書、準備考試。
因為,那青春寶貴的三年,是我記憶力、體力、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我讀了非常多喜歡的書,因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奠定了我未來工作(寫作)所需要的基礎。
最後,為了要升學、要進自己想念的中文系,花一年準備考試,我覺得,夠了!
因 此,孩子轉到體制外學校就讀,我並不太擔心他們將來升學的問題。在青少年階段,只要確立方向,培育健全的人格,孩子自然會心甘情願的為了目標而努力。無論 是念高中、職業學校,甚或是先就業,「升學」只是一個跳板,目的是為了將來在社會上找到合適的謀生位置以及實踐自己的興趣。
看多了大學畢業生、碩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我甚至跟女兒商量先念商職,儘早就業,等到確認自己的未來職業需求後,再去念大學都還來得及。
至於,大學要在哪裡念?念什麼科系?這些應該是她的選擇,而非我要替她擔心的事情。我相信,只要確定那是她想要做的事,她自然會全力以赴。
更何況,十二年國教推行後,要進入高中職並不困難。
以一○二學年度人文國中的畢業生而言,有十四位升上高中(宜中、蘭女、羅中、南澳、慧燈),十一位升上高職(頭商、宜商、羅商、羅東高工、蘇澳海事等),兩位升上五專,只有一位未升學(可能自學或就業)。
而人文國中自開辦十二年來,升上一般高中的學生,畢業後考上大學的狀況,跟一般國中比例也差不多。依據資深家長的觀察,回到體制內高中的第一年,很多孩子的課業確實稍微落後,但大多數孩子在高二就可以趕上學科進度。
比起體制內孩子要花費整整六年的時間在教科書上纏鬥,人文的孩子至少省卻三分之二的時間,可以花在探索自己得來的人生道路、發展自己的興趣,以及情意教育上,我個人覺得,十分值得。
選擇升上無正式高中學籍「人文行動高中」的孩子,約略也有三分之一升上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三分之一選擇出國升學,以及三分之一就業,並非單單只有「出國留學」一個選項。
面對職場競爭,學歷不如能力
出社會工作以後,我歷任電視台、傳媒、補教業,剛開始在電視台當助理妹妹、趴在地上寫大字報時,「台大」的光環不但沒讓我工作比較順利,反而被「大材小用」這樣的話語羞辱過很多次。我很快就知道,社會大學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
近來,我讀很多的企業家傳記,發現一個共通點:創業成功者,高學歷的並不多,反而是靈活的頭腦和體力,是他們在「社會大學」闖蕩的本錢。尤其是不走學術研究路線者,其實真的可以不用「讀那麼多書」,或者換句話說:需要知識時「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
我相信,一個想要考台、清、交的孩子,不論念建中或是念宜中,都有同樣的機會,只要他想念。而一個想要創業賣雞排的人,早五年出來工作,當連鎖店老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九月,我應學校之邀,進入了人文國中擔任「採訪與寫作」的外聘教師。在一次採訪寫作的練習當中,有位剛轉來的學生問我:「安儀老師,你帶著孩子轉到體制外學校就讀,不擔心他們將來少了很多出路、會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嗎?」
帶著孩子從體制內公立國中,轉來人文實驗中小學一年多,我的臉書粉絲團中,最多讀者問我的問題也是:「孩子讀體制外學校,怎麼面對升學、銜接的問題?」
我想,用我自己親身體驗的升學經歷,來回答這一個大家都好奇也不安的問題。
國中念的是台北市明星國中。升國一時,被分到普通班,一年下來,輕輕鬆鬆成績名列前茅。
國二,重新分到前段班,大約仍可維持班上前五名左右。升上國三,痛苦的日子來了,我被分入全校數一數二的「好班」,自此以後,無論怎麼用功,再也沒有進過前五名。
每天花那麼多時間讀教科書,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何況,當我發現再怎麼用功,仍然考不過那些比我聰明很多的同學後,於是,我開始不在乎課業,大量閱讀自己喜愛的書。只有在老師教鞭的威脅之下,勉強維持在中等成績。
這時的我,開始愛上張愛玲、白先勇,每天優遊在保真、琦君、王鼎鈞的筆下,三毛、瓊瑤的愛情魔幻比課本更吸引我。於是功課每況愈下!
高中聯考放榜,在老師眼中應該有實力拚第一志願的我,只上了中山女中。父親的失望不言可喻。
高中對理科沒興趣,差點留級
上了中山女中,沒有人「逼迫念書」,我更是棄課業於不顧,每天只閱讀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我讀《詩經》、《紅樓夢》,李商隱、李後主、毛姆、契訶夫、褚威格、史坦貝克……累了就在課堂上睡覺,醒了就拿出自己的書看。我獨自住在台北,父母沒法管;每天「讀書」,就是不讀教科書,老師也拿我莫可奈何。
就這樣念到高二下學期,慘案發生了:英、數、理、化四科不及格,且有三科低於四十分!眼看勢必「留級」,我的導師馬纓老師將我叫去。
她深深的凝視我半晌,卻一句話也沒有責備我:「陳安儀,我想你是對這些東西沒興趣吧?你看了很多書,作文寫得這麼好,為什麼要讀理組呢?老師每週看你的週記,都非常的感動,常常在教師辦公室傳閱你的週記本!我覺得,你應該轉到文組去啊!」
至今,我都深深感謝著這位影響我一生的恩師。雖然我真的不記得她的生物課上過些什麼內容。但是,是她,看到了我的專長、我的優點;是她,建議我重新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我永遠都記得,我偷蓋父親印章、填了轉組單之後,矮小佝僂的馬老師陪著我,一路拜訪物理、化學、數學老師,鞠躬哈腰的拜託他們給我及格、補考,讓我能夠順利升上高三。
想當然耳,第一年大學聯考成績慘不忍睹,一個學校也填不上。父親震怒,對我發出最後通牒:「想要念中文系,甭想!除非你能考上台大!」
衝著父親這句話,我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雖然我還是不喜歡讀教科書,但是我知道我必須為了爭取「讀書自由」而努力。
我在羅斯福路找了一間小型補習班,租了房子,開始乖乖準備考試。這輩子從沒有這麼認命過,不但把所有心愛的小說束之高閣,每天按照自己的讀書計畫進行之外,還強迫自己,從早到晚不停練習我最討厭的數學。
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我經常一個人在沒有冷氣的教室揮汗如雨 ;上課時一定坐在第一排,盯著老師,深怕遺漏什麼沒聽到。因為不理會補習班的複習進度,所以我在補習班模擬考成績依然殿後,但我自己知道,我正在全力以赴。
一年之後,我的數學從二十一分進步到七十一分,以原始總分全部高標的成績,第一志願考上台大中文系。
還記得,放榜打電話回家時,父親驚訝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為了自己訂定的目標克盡全力。
升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如果你問我:重考這一年很辛苦,你會不會後悔高中三年(甚至包括國三那一年)沒有「好好讀書」?老實告訴你:我一點兒也不後悔!
回溯這輩子的經歷,我反而很「慶幸」我沒有「浪費」整整三年的時光在讀教科書、準備考試。
因為,那青春寶貴的三年,是我記憶力、體力、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我讀了非常多喜歡的書,因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奠定了我未來工作(寫作)所需要的基礎。
最後,為了要升學、要進自己想念的中文系,花一年準備考試,我覺得,夠了!
因 此,孩子轉到體制外學校就讀,我並不太擔心他們將來升學的問題。在青少年階段,只要確立方向,培育健全的人格,孩子自然會心甘情願的為了目標而努力。無論 是念高中、職業學校,甚或是先就業,「升學」只是一個跳板,目的是為了將來在社會上找到合適的謀生位置以及實踐自己的興趣。
看多了大學畢業生、碩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我甚至跟女兒商量先念商職,儘早就業,等到確認自己的未來職業需求後,再去念大學都還來得及。
至於,大學要在哪裡念?念什麼科系?這些應該是她的選擇,而非我要替她擔心的事情。我相信,只要確定那是她想要做的事,她自然會全力以赴。
更何況,十二年國教推行後,要進入高中職並不困難。
以一○二學年度人文國中的畢業生而言,有十四位升上高中(宜中、蘭女、羅中、南澳、慧燈),十一位升上高職(頭商、宜商、羅商、羅東高工、蘇澳海事等),兩位升上五專,只有一位未升學(可能自學或就業)。
而人文國中自開辦十二年來,升上一般高中的學生,畢業後考上大學的狀況,跟一般國中比例也差不多。依據資深家長的觀察,回到體制內高中的第一年,很多孩子的課業確實稍微落後,但大多數孩子在高二就可以趕上學科進度。
比起體制內孩子要花費整整六年的時間在教科書上纏鬥,人文的孩子至少省卻三分之二的時間,可以花在探索自己得來的人生道路、發展自己的興趣,以及情意教育上,我個人覺得,十分值得。
選擇升上無正式高中學籍「人文行動高中」的孩子,約略也有三分之一升上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三分之一選擇出國升學,以及三分之一就業,並非單單只有「出國留學」一個選項。
面對職場競爭,學歷不如能力
出社會工作以後,我歷任電視台、傳媒、補教業,剛開始在電視台當助理妹妹、趴在地上寫大字報時,「台大」的光環不但沒讓我工作比較順利,反而被「大材小用」這樣的話語羞辱過很多次。我很快就知道,社會大學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
近來,我讀很多的企業家傳記,發現一個共通點:創業成功者,高學歷的並不多,反而是靈活的頭腦和體力,是他們在「社會大學」闖蕩的本錢。尤其是不走學術研究路線者,其實真的可以不用「讀那麼多書」,或者換句話說:需要知識時「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
我相信,一個想要考台、清、交的孩子,不論念建中或是念宜中,都有同樣的機會,只要他想念。而一個想要創業賣雞排的人,早五年出來工作,當連鎖店老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所以,與其擔憂孩子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大學,倒不如多想想孩子有沒有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未來與方向、養成自我覺察、克服挫折的能力,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更有可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