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沒有課本與黑板──老師的新學習革命


沒有課本與黑板──老師的新學習革命

2012-11
親子天下雜誌40期
作者:李岳霞、楊鎮宇

平板電腦在台灣熱銷,原本胎死腹中的電子書包計畫也因此再度啟動。平板電腦或許解決了載具問題,但想建構「未來教室」,還有更重要的關鍵——懂得將科技融入教學的老師。


在景氣低迷的二○一二年,數位科技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已經被視為全世界都關注的成長新動能。

今年初,美國歐巴馬政府正式宣布要在二○一七年底前,全面使用電子教科書。而早在五年前,南韓就向全世界宣告,二○一五年會完成國小到高中的電子書包(有無線傳輸、輕薄可攜式的學習用電腦)計畫,進入無紙教學。日本也規劃在同樣時程內,讓全國中小學生皆有電子書包配備。

包含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美、中、日在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國家,都加入這場數位教育競賽,緊鑼密鼓的推動電子書包計畫,將平板電腦引進教室。各國政府毫不手軟砸下數十億的預算,把電子書包計畫當成國家重要政策全面推行。

從 二○○六年擁抱數位教學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到今年六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蘋果公司合作建立的線上虛擬大學iTunes U正式開跑——iPad、iPhone使用者可以隨時在數秒之內找到各類學科的專業課程影片,一手掌握近五億份的研究期刊、學校圖書館或博物館的各項資 源;不斷演進的資訊教育風景,凸顯這場數位教育革命無可迴避、已成定局。

雷聲大雨點小的台灣現場

在台灣,數位學習的腳步始終還停留在「雷聲大,雨點小」的階段。教育部預計在二○一四年,將電子書包計畫擴及全台一成公立中小學。但一頭熱的似乎只有相關軟硬體廠商,真正教學的現場:學校與老師,多數還是「冷感」旁觀。

不論電子書包或數位學習,除了軟硬體和平台整合是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外,更大的挑戰是這場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學。新北市文德國小英文教師陳英志表示,「平板電腦加上教科書電子化固然重要,但若教學內容、方法沒改變,有這些設備對學習的影響不大。」

台 北市南港國小校長劉林榮今年十月到韓國參訪SMART教育的三所示範學校,觀察到他們硬體建制完整,學生人手一台平板電腦(LG),班班有七十七吋的 smart TV,但教學模式並沒有太多創意。不過劉林榮認為,有了硬體,只要掌握新模式,老師很快就會上手。反觀台灣,不但軟硬體不足,教學模式也有待創新。

如 何讓「資訊融入學科教學」的想像,跨越停留在單向播放投影片或flash動畫的層次,是台灣多數教學現場的關卡。面對來勢洶洶、「資源」比老師淵博的平板 電腦,台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祕書長兼執行長韓長澤提醒,除了要熟悉資訊設備外,教師更需要先把教學的認知與流程想清楚,才不會讓科技產品喧賓奪 主,自己淪陷成「按鍵老師」。

「科技只是輔助,例如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就算沒有新科技,老師一樣可以教,只是有了平板電腦後,教學的效率會更高。」韓長澤強調,資訊科技讓老師的教學加分,從八十分變成九 十分,但不是仙丹妙藥,無法讓教學從零分變成一百分。老師要著力的重點是,如何將配備導入課程,讓教學展現更多廣度、深度與樂趣,但不是被機器或廠商提供 的教材制約,牽著鼻子走。

電子書包裡該裝什麼?

朝 陽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洪朝貴曾為文指出,數學、物理、化學這類抽象學科的教學,受惠於互動學習的潛力很大。不論是理化的實驗,或是操作橢圓規動手體驗幾 何意義,都比黑板上的抽象符號更能讓學生「感受」這類學科的內涵。他認為,老師需要從自身的教學專業去思考與想像,電子書包裡該具備哪些適合教學現場的教 材和軟體,而不是只放紙本課本和習題的PDF檔案。

即使軟硬體配備仍舊不足,教學現場已經有熱情積極的教師,主動實驗數位輔助教學的美好。

新 北市更寮國小教師吳國榮,嘗試到用iPad軟體教數學的「神奇效果」。他用自購的iPad下載UPAD軟體上數學課。他形容UPAD就像個「靈活的黑 板」,可以手繪、拍照片、匯入課本PDF、也可局部放大或縮小、記錄畫面、做資料夾分類保留學生的學習歷程。這個軟體讓教學更有互動性,老師只要把 iPad拿到學生面前,學生當場作答,畫面就呈現在布幕前讓全班看見。這種導入的技術性並不難,只是下載一個軟體再加以發揮。吳國榮表示,只是強調教科書 電子化,是不夠的。


老師必須先消化課程內容,再運用新科技的輔助,找到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的邏輯關聯,幫助學生的思路更清晰、學習更有效,「促進小孩認知的改變,才是資訊融入教學的核心任務。」

數位學習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場從頭摸索的學習革命。「就算一開始教學的創新還不明顯,流程不那麼流暢,也不要過度指責。毛毛蟲一定要透過作繭、破繭才能變成蝴蝶。只要願意摸索,老師會慢慢找到把科技融入自己教學的方法。一個人成功了,其他人也會看到方向和希望,」韓長澤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