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算數學的速度太慢、老是寫不完考卷;明明都會寫,但總是粗心抄錯…… 老蘇老師分享不害怕數學的方法,提升孩子的解題戰鬥力和自信心。
女孩來到我的面前,好奇的問:「老師,我哥哥以前的成績好嗎?」
這孩子的二哥是我教過的學生,大哥則是隔壁班的孩子。我說:「應該這麼說吧,你們家都是聰明的小孩,可是比較不喜歡把聰明運用在讀書上。」
女孩的二哥以前在學校的學業普通,表現還算中規中矩;但是大哥在學校卻是每天惹事、狀況一堆。這跟他們家長的教養觀有很大的關係,他們的父母親不太注重功課,跟學校老師也經常有溝通上的衝突。
「那你呢?」我順口問,女孩支支吾吾的說:「我的功課還好啦,國語都有八、九十分……不過我二哥的成績比較好,他最近的英檢又通過了……」
眼前的女孩算是文靜,對老師也挺有禮貌,應該是老師心目中的乖巧學生。我教過很多這類的孩子,乖巧聽話,讀書也算認真,但這些孩子總覺得學習很力不從心;投注在學習上的努力,總是和學業成績不成正比。
「應該是因為數學的關係吧?你會不會覺得數學很難?」我問。
女孩眼睛為之一亮,接著說:「對呀,數學很難,老師您怎麼知道?」
其實這很容易推論。沒有讀書氣氛的家庭環境,是沒有辦法把「需要很多時間演算」的數學掌握好;只提國語而略過數學成績、不提自己而轉移話題談二哥……這些都是名偵探科南辦案時很好的線索。
我故做輕鬆的說:「因為我教過很多學生啊!不過老師要告訴你,現在的數學成績跟以後的升學真的有很大的關係。千萬不要怕數學,你很多學姊都認定自己的國語很好、但數學不行。但是愈不行,愈要去面對它。如果你現在怕了數學,就真的沒辦法把數學學好了。」
女孩似懂非懂的點著頭。於是我回想起以前帶班時,我也是花了好多的力氣,協助班上的孩子們克服心中對數學的恐懼。也許,當大人的我們可以這麼做:
改變數學課的氛圍
首先,我們必須先把數學課形塑成一門很有趣的課程。
上數學課不應該只是「老師講解題型、學生練習、回家寫作業、到學校考試」這樣痛苦的學習模式。我們可以把學習主導的角色互換、或是改變學習媒介,就會引發前所未有的學習興趣。前幾期中曾介紹過的「小白板闖關」,就是利用闖關的氛圍,讓孩子們一關一關跟著老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享受解開難題的樂趣。
我也曾經運用「數學家族」的方式,將全班依不同程度分成數個數學家族:每個家族裡,會有數學一級的資優同學擔任家長,協助家族裡數學二級、數學三級的同學們,一起往上跳級。加上老師在一旁口頭鼓勵及實質獎勵,於是每個家族都呈現向上躍升的趨勢;甚至有的家族裡的每個成員,全都變成一級、二級的數學資優生。
數學的解題,也可以和孩子們不喜歡吃的小番茄,激盪出有趣的學習氣圍:只要答對一題,就可以領回一顆小番茄。說也奇怪,明明中午大家都心不甘情不願拿走的小番茄,沒想到一到了數學課,卻變成人人拚了老命想獲得的解題獎品。簡單的轉換學習情境,就可以讓數學變得更容易親近,讓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
釐清學習困難的原因
孩子學不好數學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有下列幾個原因:一、基本運算能力太差;二、看不懂題目;三、速度太慢;四、考試時太粗心或上課不專心。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困難,不過還是可以從閱讀他們的作業或考卷中而窺知一二。
我常常在批改孩子們的考卷時忍不住嘆氣:明明都快拿到分數了,但就是因為加法加錯、減法減錯、或是亂乘、亂除的情況一堆。沒有靠著手算、一筆一筆數字做練習,而只靠眼睛和頭腦想像的孩子,就會在正式考試中失誤連連。
不過,孩子的基本運算能力太差,倒是可以透過反覆計算來加強。有個小方法可以快速提供孩子應對加減乘除的大量計算(見下表)。
這是利用九九乘法表的概念,例如我們先畫出三十六個格子來,在左側及上排隨意填上數字,再於左上角填上乘號,就可以讓孩子練習二十五題的乘法。也可以將乘號,改成加號、減號、或除號,就可以練習不同的四則運算題型。或是將上列及左側數字,換成小數,就可以進行小數的加減乘除;將數字改成分數,就可以做分數的四則運算;分數與小數的互換、不同單位量的互換加減,以這張表格來延伸練習,也都很實用。
科學研究上有個名詞稱為「數感」,就是指孩子對數學練習達到一定的數量後,一見題目就會在心裡飛快的計算著,看到新題型也知道該如何下筆。基本運算能力進步了,才能加快數學解題的速度,充分掌握數學題目想表達的意思。
培養數學自信心
要讓孩子不懼怕數學,除了找到孩子學習的困難外,更要提供他們對數學產生自信心的機會。
與其他老師不同,我們班上的數學習作,不是帶回家寫,而是用考試的方式。我會請他們回家後,先預習數學習作,並且保持空白到學校再來進行測驗。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有些孩子在家裡只用眼動和手動的方式抄解答。所以每當數學習作一考下來,我們就可以知道哪一位孩子是認真準備數習考試,而哪位孩子又不把學習當一回事。
數學習作的題型,是數學課本的加強練習與延伸,所以是很重要、也很基本的學習素材。我們也可以從每一次這樣的小考試中,知道每位孩子的學習狀況,檢測他們的困難與問題。
最重要的是,孩子會從這些基本的題目中,慢慢找回對數學的自信心。孩子們會發現:哦,原來數學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而且我竟然全部都弄懂了耶!於是在自信心增強的支持下,孩子會更有耐心的去面對每一題數學,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做得到。
我也會針對每天上課的內容,出十個相同題型的數題,讓孩子們抄回家練習;有時會從中抽一題來測驗他們是否真的懂了。雖然題型很難,但在連續反覆的練習中,孩子們會比較熟悉如何列式、如何解題。有了自信心後,自然就覺得數學變簡單了。
多算數學才是王道
速度太慢、老是寫不完考卷;或是明明都會寫,但總是太粗心抄錯、或是加減乘除算錯,這些都是太少算數學的結果。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都是「用眼睛看」來算數學,一旦真的自己動手計算,就會東缺西漏一大堆的細節。
很多父母送孩子去補習班,以為去補習班後孩子的數學成績就會突飛猛進。其實去補習班只解決了父母親焦慮的心情,卻絲毫沒考慮到孩子學習上的個別差異。補習時,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在講述解題技巧給孩子聽,孩子還是沒有太多可以自己解題、演算的機會,個別的學習問題依舊存在。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放學後留下來一個小時,陪孩子們一起算數學。一個月下來,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甚至有孩子因為自己進步了,而流下感動的淚水。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一旁陪伴他們、等他們來問我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成效?原因是,每天多花一個小時算數學,不但可以針對當天所學反覆複習,還能針對較難的題型加強練習。每天多花一個小時,一個月下來就多了三十個小時。同樣的單元比別人多花三十個小時來複習,成績不進步也很難!
所以我建議每天要保留孩子算數學的固定作息時間。例如在學校,老師可以每天安排幾十分鐘讓孩子專心算數學;回到家後,父母親也可以規定例如八點到九點是算數學的時間。不只是寫完功課而已,而是一點一滴扎實的累積自己的數學能力。
我遇過很多家長,是一邊罵孩子、一邊教孩子數學;也有很多家長是大嘆數學教不來後,就把孩子往補習班或安親班送。其實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就斷送在這些微妙的親子相處片段中。我們應該做的,是試著協助他們,找出他們學習數學時的問題,幫助他們喜歡上數學、減少他們對數學的恐懼才對。
愈不行、愈困難的,愈要充滿勇氣的去面對─這才是我們要教孩子面對生命的正確態度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