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不專心」背後的兩代差異

作者
作者:親子天下執行長 何琦瑜

文章內容

這期《親子天下》封面再次談專注力,一方面因應九月開學季之後,學校和家庭裡經常上演的「專注戰爭」;另一方面,我們也想重新提醒,從更廣的角度來看,專注力不足,很可能不是眼前這個小孩的問題,而是兩個時代的認知落差,造成的集體焦慮。容我先扯遠一點。美國管理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作...


這期《親子天下》封面再次談專注力,一方面因應九月開學季之後,學校和家庭裡經常上演的「專注戰爭」;另一方面,我們也想重新提醒,從更廣的角度來看,專注力不足,很可能不是眼前這個小孩的問題,而是兩個時代的認知落差,造成的集體焦慮。

容我先扯遠一點。美國管理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作《現在,什麼才重要?》。哈默爾把人類的工作能力像是馬斯洛理論一樣,分成由下而上的六個層次:

層次一:服從
層次二:盡職
層次三:專長
層次四:主動精神
層次五:創造力
層次六:熱情

在這個層次架構中,最低層是「服從」:員工天天來上班,遵循組織所有規定與程序。再往上層是「盡職」:員工勤奮,直到完成工作。再上一層是「專長」,也就是智能或個人才能;每個企業都希望能擁有一群具有專業技能、訓練有素、熱中學習更多的員工。

問題是,服從、盡職與才能,在全球化的社會裡,已經漸漸變成「大宗物資」。對企業來說,他們現在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很低的成本,就能買到這些能力。譬如美國企業到中國、印度、越南設置工廠,就能把無數工作交給一大群訓練有素、溫馴順從、以及廉價的勞動力國家。

如果台灣要追求更有附加價值的差異化地位,我們必須要從工業社會培養的底層人才,升級到創意經濟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未來人才,必須要有更高層次的能力:主動精神、創造力,與最高層次的熱情。哈默爾的說話對象,雖然是企業領導人,但這絕對不只是企業才要關心的事,套用在國家教育體系、培育人才最重要的基礎教育系統裡,也同樣具有啟發性。

乖乖坐好聽課,能培養創造力?
回到專注力的議題。學校老師和家長可能要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孩子不專心?是不是因為成人心中孩子學習時的理想圖像,還像十九世紀的工人一般,順服、安靜、訓練有素?我們還是期待,一次可以看三個電腦螢幕吸收資訊的這一代孩子,已經滿載著太多資訊來到學校的現代小孩,還要能乖乖的坐在教室裡,順服被動的「聽」課八小時?這樣的期待,是合理的嗎?這樣的訓練和教養,能夠培養出「主動、創造力、與熱情」的素質嗎?

這次封面故事描繪了各大身心診所開學後排滿了心焦的家長,等待診斷的孩子。在教學現場,愈來愈多的老師也受困於不安與躁動的教室,一堂課四十分鐘,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維持秩序」,才能開始上課。由此我揣想,專注力已經不僅僅是個別小孩的困難。在多次的報導中我們也發現,其實孩子的專心需要大人的轉變:生活習慣、飲食、環境的配合之外,學校教室太過被動單向的上課方法、老師家長對孩子過度順服和安靜的不合理期待,都是「不專心」的表象背後,更需要調理的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