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獨學不如共學


獨學不如共學

2013-03
親子天下雜誌43期
作者:詹志禹

孩子要求和同學一起讀書,家長該容許或禁止?孩子的學習與家庭氛圍有何關聯?年輕人社群共學可能成為學者社群或思想家學派的雛形嗎?


小學生下課時間,操場一片熱鬧,場邊的遊戲器材卻孤伶伶的,沒有人要玩。但當有小朋友開始把玩後,人就愈聚愈多,甚至搶起遊戲器材。原本沒有人要玩的器材,為什麼會突然變得搶手?


讀中學的孩子說要和同學去某風景區旅行,但不久前他還說那個地方已經去了很多次,厭倦了。風景不變,這次的不同在哪裡?


事對的時候,人可以自得其樂;但人對的時候,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風景對的時候,真希望有所愛的人共享。學習或讀書,也有同樣的道理。


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一個人在家裡讀「有需要但沒興趣」的書(例如考試用書)時,雖然想用功苦讀,但就是無法開始,只想上網、開冰箱、看電視、打電話、拖拖拉拉。等到下定決心翻開課本,時間已經過了大半。讀沒幾頁,又想休息,心裡有罪惡感,還得找個好藉口。所以,有些要準備考試的年輕人會邀約幾個目標相同的朋友一起到圖書館或空教室讀書,甚至一起租屋苦讀。這種友群共讀,會塑造一種學習氛圍,維持讀書動機。所以,孩子要求和朋友一起讀書時,家長應該容許或甚至鼓勵(除非孩子說謊,但這是另一個議題)。


氛圍對了,動機就來了


許多家長自己守著電視,聲音放得很大,卻趕孩子進房間讀書,結果常抱怨孩子不專心、不愛讀書、沒有培養出閱讀興趣,其實是家庭氛圍不對,很難支持讀書動機。父母如果關掉電視,拿起感興趣的書本,享受閱讀,像個書蟲,那麼孩子八成也會像個書蟲;甚至父母必須反過來擔心孩子讀書過度專心、傷害眼睛。這不只是示範的效果,而是氛圍的效果。如果父母本身關不掉電視,那最好不要期待孩子能夠獨立關在書房裡勤奮讀書。其實,許多教師提倡閱讀運動,也發現嘴巴說破都沒用。但教師自己下課時間留在教室讀書時,孩子卻好奇的圍過來探看老師讀些什麼書,甚至拿起課外書一起讀。這也不只是示範,而是讀書的趣味像病毒一樣會傳染,而形成一種氛圍。


許多大學生透過組織讀書會來分享知識、顯露博學或交換觀念,因而產生次文化,形塑知識氛圍,促發自主動機,奠定終身學習基礎。台灣的社區大學更有趣,因為社大並不授予學位,卻吸引許多成人投入學習。在各種吸引力當中,最明顯的一種是「社群氛圍」:師生之間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同學之間建立友善、合作的共學關係,甚至家人之間也進入同一班級成為同學,相互支持,一起成長。換句話說,他們透過學習而與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關聯(relatedness),成為學習的內在動機。


愛因斯坦也組讀書會


從心理學家德西(Edward L. Deci)等人的自我決定理論來看,人類尋求與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關聯,是天生的三大基本需求之一。所以,學習歷程如果能提供機會讓學習者與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關聯,這種學習就比較可能促發內在動機,這是普世現象。愛因斯坦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畢業之後,曾經組織了一個讀書會,暱稱為「奧林匹亞」。他經常與幾個好朋友聚會討論,制訂讀書計畫,有系統的閱讀哲學與科學著作,並一起旅行、野營、游泳與激辯。這群成員後來有許多人成為傑出科學家。佛洛伊德在開創心理分析學派時期,首先組織了一個也是類似讀書會的「星期三心理學會」,每星期三聚會一次,提供心理醫師分享、討論和分析臨床案例的機會。這個學會後來經過近十年的經營與演變,竟逐漸擴大成為「國際心理分析協會」。


學者也需要學習共同體


對學者來說,不管是「協會」或「學會」,都是一種支持學術探究(也是一種學習歷程)的社群互動。社會學家柯林斯(Randall Collins)曾經分析歐美、中國和印度等地的古今知識分子,發現思想和學派都是儀式化互動的創造性成果。所謂「儀式」,意指發生於日常生活中、重複的、相同型態的事件;而思想學派的「互動儀式」,則包含六種要素:


1. 一群人(至少兩人)可以從事面對面的互動。


2. 他們的焦點集中,注意相同的議題、對象或行動。


3. 他們共享某種情緒或心情。


4. 他們交互調頻,透過互動的回饋,注意力更集中,情緒互相刺激、強化並累積,團體界限逐漸形成。


5. 他們形成認同感、隸屬感和某些象徵符號,使用這些符號來思考和對話。他們的符號充滿社會意義,會提醒認同感並暗示一連串的行動或活動;常被使用的符號變成這個團體的文化資本,不常被使用的符號被淘汰。


6. 他們獲取情緒能量的程度,視參與互動的強度而定。成員會將情緒能量帶到其他團體,並在能量不足時,回到團體得到充電。


由此可見,互動、分享、交換觀念、交互支持、社群共學、氛圍形塑和文化孕育等社會性關聯,不只是學生也是學者的需求與資源;不只支持學習動機,也支持知識探究與文化創造。最近新北市推動日本學者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教育理念,國內外有些大學推動「書院教育」,某些網站提供知識社群,都是以社群共學、氛圍形塑和文化孕育為關鍵元素。父母若要孕育家庭的學習氛圍,先要自己喜歡學習,然後發展「互動儀式」,孩子則要慎選朋友來建構自己的共學社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行事曆